“现在二级市场这么炒作,上市公司只是一个工具,如果有投资者产生损失,而埋怨公司,我们是很冤枉的,所以我们希望投资者理性看待这个问题。”神州泰岳副董事长、董秘黄松浪4月19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:“股价到这么高,我们之前完全没想到。”
4月20日,神州泰岳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实现营业收入16671.90万元,同比增长27.97%;净利润5715.89万元,同比增长48.36%。在移动互联网开发及运维支撑业务领域,实现营业收入13029.83万元,同比增长27.31%,其中源自于“农信通”的业务收入1395万元。
一直被外界诟病的“业务完全依赖中移动飞信”的神州泰岳,其实从去年开始大力发展飞信之外的业务— “农信通”。但“农信通业务仍在合作进行之中,现在不好谈太多实质内容。”黄松浪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。
飞信,仍是神州泰岳的主营业务,仍在投资者眼中有着巨大的“光环”。但飞信一路走来,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商业故事呢?
几经周折飞信出世
飞信起源于北京移动,作为中移动的地方公司,当时北京移动承担了飞信的实验平台。
“很多的新业务都是交给地方移动公司试验,成熟后再向全网推广。比如,无线音乐业务基地放在四川、手机移动支付放在湖南、手机阅读基地放在浙江。当时的北京移动承接了飞信所有的运行平台、软件开发等工作。”黄松浪回忆。
最初,北京移动与一家名为易通无线的公司合作推出了飞信,易通无线负责人叫张志浩,后来成为12580北京无限讯奇CEO,此前他曾是腾讯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。
2000年初,腾讯与一些运营商开始了移动互联合作的接触,在2000年8月拿到了第一个合同,之后在局部的几个省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的接入服务,这就是移动QQ。但2006年年底,中国移动发布公告称“对于在互联网开展各类IM服务的SP的现有相关聊天类梦网业务,为平稳过渡这类业务在时间上允许开展到今年年底,相关SP的合作协议续签到今年(2006年)12月31日为止”。
事实上,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“2006年无线数据和增值业务工作会议”上就曾表示,IM是中国移动2006年的工作重点,IM工作的整体目标是:打造中移动综合的IM品牌,做IM领域的老大。
于是,希望另起炉灶的中移动与腾讯分手,同时与当时的飞信合作伙伴易通无线也分道扬镳。当时张志浩公开表示,他已离开易通无线,并且不愿透露任何内情。这次分手使得飞信业务不得不重新招标。
此时,神州泰岳渐渐浮出水面。2006年底,北京移动飞信业务商用建设的第二次招投标中,神州泰岳在与清华声讯、TOM(李嘉诚之子李泽楷控股)等公司的竞争中,赢得了飞信业务全方位运维支撑外包服务的业务。
神州泰岳设立了控股子公司—新媒传信专门负责相关工作,并于2007年3月和北京移动签订了飞信开发及运维支撑合同,到现在已有1200人左右的技术队伍为飞信业务服务。
黄松浪回忆起当年的情况,为了打造飞信业务,北京移动曾组织了一批人马进行开发,同时通过第一次招投标,找了很多不同领域的公司一起来推进,其中微软负责提供软件系统,神州泰岳承接了飞信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,主要包括飞信设备的买卖,设备安装等。
北京移动,在飞信发展历史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此前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北京移动的一位高管,想了解一下北京移动发展飞信的细节时,对方未接听电话,对短信也未作回复。
飞信招标的时候,神州泰岳规模并不大,据黄松浪所言,当时也就200多员工,而同时竞标的还有清华声讯与TOM等知名公司,神州泰岳是如何拿下这一单的呢?
“我们比其他公司更加了解电信业务的需求。”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