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服务业务没有一开始就能“跑开去”。郭为说,“尽管做电信、政府的软件,此类业务原来也有,但没有花那么大的力气往下去探索。”不仅如此,2002年,电信服务领域出现人事震荡,电信团队的领导人与管理层意见不一致,带着约30人的核心团队出走,“电信服务能力我们直接倒退了两年”,林杨毫不避讳;在金融领域,将近两年时间金融核心系统的大单颗粒无收,直到现任高级副总裁的董其奇加盟,进行架构改组后,才重现生机;唯有政府领域因有大客户国税总局,才比较稳定。
手机业务则兵败麦城,经济损失超过1.59亿元,一年的利润几乎丧失殆尽,用林杨的话说,“没摔过那么大跟头,有点儿懵。”
神码内部曾有份报告,承认当时整个转型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回忆发展的前五年,郭为及其管理团队“一直很焦虑”,不断试错,战略方向迟迟未见突破,且行动自由受制于股权结构。郭为“MBO(管理层收购)获得了决策自由”,在内部进行持续的探讨、灌输与宣讲,尽可能在一个变革时期维持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。
郭为将神州数码从分销到向服务转型的阶段,分为两个节点——“神州数码的探索历程分成两部分,2001年至2006年为试错期,2007年之后,则是服务战略转型的发力期。”
对于分销与服务业务在公司内部的地位,神州数码企业传讯部总经理、新闻发言人刘宇清表示,“我们认为渠道类业务是公司的现金流概念,主要是支撑整个公司的营业规模,是很稳定很成熟的市场”;对于服务,“我们觉得这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”。
“大金刚”战略
“我们要做成在分销领域、集成商领域、软件研发能力都很强的IT服务供应商”
按照李京的回忆,郭为曾经提过一个词,叫“大金刚”,我们一定不是一个原厂商的身份,我们要做成在分销领域、集成商领域、软件研发能力都很强的IT服务供应商。
对这个概念,刘宇清进行了补充。“实际上,现在整个公司向服务的转型,不是(单独)指服务业务这块儿,实际上也包括渠道业务。比如说企业市场我们要增加所谓的直接客户,我们叫区域客户的业务,因为这块儿不光是提供硬件,实际上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基于产品的集成服务,基于行业的一些打包的解决方案,在原来的消费市场也要求他们以产品为基础,为出发点去定制化开发一些产品解决方案。”
尽管外界以纯粹的“IT服务”业务收入占比12%左右,来评判转型的成败,并不确切,但如何提升IT服务业务的比重,仍是一个课题。
2005年7月,与新加坡国锋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神州数码国锋控股有限公司,在金融行业提供业务系统服务;11月,以5386.9万港币收购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公司71.04%股权。神州数码高层曾经考虑过退出电信领域,最终还是不忍心舍弃规模这么大的市场。
如何在IBM、惠普等IT巨头盘踞的服务领域,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?郭为发现,在IT系统的基础运营维护方面,神州数码有机会,“大型行业客户经常会苦恼,比如数据库运营出问题,究竟是中间件、硬件还是软件问题,往往需要几家供应商来诊断,而又没有一家可以把它全部承担下来。神州数码有这方面的工程师,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把问题解决掉。”
中国工商银行成了系统运营维护服务的首吃螃蟹者。郭为说,“干中学”,发现了整合能力,“过去按产品和品牌去做服务,做IBM或者其他数据库的服务,从来没有尝试将这些服务整合起来,可一旦实现了整合,就能成为满足客户需要的